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报社记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报社记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一名女记者,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足迹几乎遍布内蒙古阿拉善盟2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因为总在外采访,她的儿子在两岁以前见到年轻女性就叫妈妈;颈椎骨5处压缩性骨折,面临瘫痪危险的她手术一周后就不顾家人、同事和医生的劝阻,在病床上想方设法采写新闻……她,就是新消息报派驻内蒙古阿拉善盟记者何玉玲。
何玉玲从1999年应聘到新消息报起,就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新闻事业牢牢系在了一起。她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XX年下半年,报社决定派她到内蒙古阿拉善盟任驻站记者。阿拉善盟所辖地域广大,是宁夏面积的4倍多,而且多为人烟稀少、生态环境差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采访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好友当时都告诫她要慎重考虑,毕竟这是靠一个人去开拓一片新天地。面对报社的安排,何玉玲没有丝毫犹豫,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锲而不舍挖新闻
在了解她的同行眼中,何玉玲最大的特点是新闻眼光“刁钻”,她往往能发现别人不易察觉或者熟视无睹的新闻。
XX年,中央一些媒体记者到阿拉善采风,提出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底是在酒泉还是额济纳这一问题。这个细节被细心的何玉玲记在心里,为了找到相关新闻线索,她随后几次深入额济纳,并长期关注这一事件。神舟四号升空后,她在家乡听到飞船搭载阿拉善肉苁蓉籽的消息,马上意识到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线索,便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展开采访,经过阿盟有关部门同意,慎重发回了这一消息。报社领导接到稿件后,认为事关重大,必须要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审查后才能见报。为了争取让这条珍贵的消息顺利见报,何玉玲费尽周折最终找到了北京有关负责人的电话。但这位负责人要求必须等神舟四号返回后北京有关公证部门公证后才准许她将消息发出。此后的10多天里,何玉玲每天都要往北京打几个电话,好事多磨,在她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下,北京的这位负责人被感动了,《“沙漠人参”逍遥太空游苁蓉种子搭“神舟”四号返回》这篇全国独家的消息终于出现在新消息报的醒目位置,国内外诸多媒体也都以新消息报的消息为蓝本,刊播了这一重大新闻,该文章连获宁夏新闻奖二等奖、全国省级都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舍身忘我为新闻
何玉玲工作起来不畏艰险是出了名的。阿盟飞播造林,将那达慕赛马场临时改建成飞机场,何玉玲拉起同行的记者就要上飞机。飞行员一句“飞机简陋,险情随时可能发生,你们的安全我们不敢负责。”吓退了别人,但何玉玲却冲进了机舱。为了采访阿拉善盟10号公路建设的相关新闻,何玉玲曾几次深入无人区的工地采访。渴了,只能喝工地上挖出的又苦又咸的盐碱水;饿了,只能用随身携带的小锅倒上盐碱水煮方便面。
XX年7月10日,何玉玲回银川述职,一天内就返回,按说不用带相机了。但她认为,记者随时都可能发现新闻,不带相机等于失职。于是,她带着儿子,背着相机回到银川。下午6点,何玉玲乘班车回阿左旗。一小时后,车突然停了,前方近百辆车排起了长龙。车上人探头一看:哎呀!发大水了,路冲断了!何玉玲一听本能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取出相机,冲向现场,不停地拍摄。这时,有人惊呼:“孩子!孩子!完了!”一长溜路边停靠的车辆上,许多人将脑袋探出车窗,冲着何玉玲吼起来。“你也算个当妈的。孩子要被水冲走了,还在前边乱拍啥!”正拍得起劲的何玉玲如遭棒喝,赶紧回头,原来两岁的儿子自己跳下班车紧追妈妈,竟然连跌带爬地来到了洪水边。狰狞的浪头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小家伙吓傻了,像根木头一样伫立在即将漫过膝盖的洪水面前……“妈呀!”何玉玲尖叫一声,冲过去抱起儿子,头也不回地跳上了车。“从没见过你这种女人……”埋怨声四起,何玉玲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紧紧地抱着孩子,母子俩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汇到一起,整整流了一路。
一年多的时间里,何玉玲的足迹踏遍了闻名世界的东风航天城,神秘的黑城、绿城、居延海、胡杨林,远足至中蒙边界的策克口岸。XX年9月至XX年6月,她曾三次赴额济纳采访,发回的几十篇呼吁加强额济纳居延文化遗迹保护的新闻,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何玉玲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报社领导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但是,在家里,她却不得不面临父母、丈夫的责备。何玉玲的丈夫曾用“三多”形容妻子:出外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和采访对象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他的时间多,抱电脑的时间比抱孩子的时间多。许多次,何玉玲因为采访而和丈夫闹矛盾,两人的婚姻甚至一度面临崩溃。
去年何玉玲在采访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上多处骨折的她整日卧床,无法行动。这期间她的爱人小胡整日守候在病榻前,小胡曾悄悄告诉一位同事:“玉玲出事后,我这心里一半担心,一半高兴。担心的是如果她瘫痪了可怎么办,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和我在一起呆一阵,不用再整天在外面疯跑了。”
在阿拉善,没有近距离的采访。为了工作方便,孩子7个多月大时,何玉玲就“狠心”地给他断了奶,送到年迈的父母身边。由于平时采访太忙,何玉玲和孩子一两个月才能见一面。经常见不到妈妈的孩子两岁前见到年轻女性都叫妈妈,有时猛然见到何玉玲,竟然哭着拒绝她抱。[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身负重伤笔不停
XX年9月21日,何玉玲刚刚完成民族运动会的报道任务来不及休息就回到阿拉善,采访10号公路建设情况。在阿拉善右旗前往甘肃金昌的路上,因所乘越野车翻车造成重伤,致使锁骨粉碎性骨折,颈椎骨5处压缩性骨折。事故发生时,何玉玲是被抛出车外的,昏迷过后的她醒来发现自己离车竟然有近10米的距离。此时的她已经无法动弹,但心中最惦记的却是寻找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那里存着她一年多来的采访素材。幸运的是,凭借眼角余光何玉玲发现她的“伙计”安静地躺在自己旁边。
卧病在床期间,何玉玲的长发被剃光,头部和颈部安装着冰冷的哈罗氏架。许多到医院看望她的同事朋友见到她变成这个样子都难过得想流泪。宁夏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在医院采访她,当时她正要转院,几个人忙里忙外不亦乐乎,不能行动的何玉玲坚持要自己抱着她的笔记本电脑。这个细节引起了电视台同行的注意。原来,何玉玲刚刚入院时,报社领导为了让她安心养病,就将她的笔记本电脑带回报社,谁知何玉玲手术过后没几天“工作瘾”就犯了,躺在病床上的她一想起还有几个重要的线索没有采访就心急如焚,委托同事悄悄将电脑带到医院里。为了这件事,大夫几次对何玉玲下死命令,甚至要没收她的电脑,所以何玉玲对电脑看得特别紧,。起初何玉玲躺在病床上动不了,只能依靠惟一能动的右手来完成工作,采访时,家人帮她拿着电话,她用一只手凭感觉在纸上记录,采访完,她就口述新闻,让家人帮着抄写。后来,她渐渐能靠着东西坐起来,左手也能动了,就开始自己用电脑写一些回忆性的稿件。刚开始在电脑上打字甭提有多难,写上几个字痛苦得又如大病一场,即使这样,住院期间何玉玲硬是给报社陆陆续续发回了10余篇累计上万字的稿件。
何玉玲的先进事迹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XX年2月,何玉玲所在单位宁夏日报社号召全社员工向何玉玲同志学习。3月下旬,宁夏回族自治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号召全区新闻出版战线向何玉玲同志学习,全区新闻出版界掀起了向何玉玲同志学习的热潮。4月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华新闻报》等报刊陆续刊登了介绍何玉玲同志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4月下旬,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42期《简报》上,对何玉玲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何玉玲学习。何玉玲同志还在XX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XX年初,何玉玲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本文来自事迹材料网:
http://www.sjclw.net/grsj/jzxjsj/6428.html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记者事迹材料2000字左右
上一篇:电视记者竞聘上岗演讲稿
下一篇:记者事迹材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