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工程学院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自2003年底学院成立以来,在院党委和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共青团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为宗旨,团结和带领全院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创了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思想建设呈现新局面
1、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理论武装,思想建团。四年来,全院通过院青共校、形势政策教育等阵地,开展了“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理想信念报告会、主题征文等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和教育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08年1月,我院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团代会,会上通过了院团委提交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团委会委员,团代会的召开为我院今后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明确了方向,鼓舞了斗志。
2、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年来,院团委先后组织了“民族魂”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节、“我与祖国共奋进”——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向中国青年群英会的致信、江阳路南北校区“贯彻十七大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共创和谐校园”主题晚会、清明祭扫烈士公墓、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等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3、以阵地建设为支撑院团委始终把青共校作为团员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效果。四年来,共举办八期青共校培训班,开设讲座30余场,共计培训人数达1075人;积极鼓励广大团员青年利用社会实践等活动阵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的宣讲和实践服务活动;通过定期编印《学院学生工作信息》等内部资料,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本文转载自
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二、坚持“党建带团建”,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1、夯实团建基础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严格“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促进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实施高年级学生党员联系低年级团支部制度、支部书记例会、团干部培训、定期考核等措施,加强团支部建设;四年来,先后有工管0402班等4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王刚等4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14个团支部被评为校“红旗团支部”,17个团支部被评为校“特色团支部”称号,133名团员被授予校“优秀团员”,31名团员被授予校“优秀团干部”称号。在校2006年“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有,8个团支部获“先进集体”称号、2个团日活动被评为“优秀团日活动”、29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2、构建“党建带团建”模式严格按照校党委组织部“推优”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积极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不断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四年来,共计“推优”768人次,其中316名“推优”对象光荣地加入党组织。目前,学生党员190人,占全院学生数的14.39%;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大力推动共建活动,指导学生团支部与教工机关党支部、校区离退休党支部、校机关党群第五支部等开展了党、团支部共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党员进宿舍、离别话真情”、“我为母校进一言”等党团日活动。
3、发挥组织保障服务功能以人为本,贯彻实施好学校各项助困措施,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安排、规范管理,发挥勤工助学效能。目前学院共安排勤工助学岗位80余个;协助院党委积极对外联系,设立了“新城建机”、“中大园林”、“为海”、“盛华”等社会奖助学金,共获社会资助3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贫特困生的困难;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开展了与新疆维族学生欢度古尔邦节、新学期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江苏卫视、《江苏工人报》、《扬子晚报》、《扬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院有关助学活动进行了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在院党委领导下,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学院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宗旨,校园文化活动展现新风采
1、积极融入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在校“逆风飞扬”征文比赛中,我院获组织奖;在校第五、六、七届读书节网上知识竞赛中三次获优秀组织奖,并获知识竞赛优秀奖;与校区图书馆联合开展了图书漂流和优秀读者评选活动。
2、努力打造学院校园文化特色注重学院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届次化、特色化构建,形成了上半年以“建筑文化节”、下半年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搭建了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先后开展了“校园标志性建筑设计大赛”、力学创新制作比赛、建筑学专业作业作品展、院士“谈创新”素质教育报告、“唐郡杯”单体别墅建筑设计大赛、大学生辩论赛、英语风采展示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连续四年在文汇路校区大礼堂成功举办了学院“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师生文娱晚会”,受到师生一致好评;组建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计算机协会、创业就业协会、心理协会、竹林风文艺协会、书画社、篮球协会、腰鼓队等18个社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计算机协会等被评为校“优秀学生社团”;并涌现了刘艳、朱媛、林俊江、伊丽努尔等一批荣获全省校园歌手大赛银奖、校街舞大赛第2名、新生才艺大赛银奖、学校十佳歌手的文艺骨干。
3、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四年来,通过各类社团开展了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群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体育赛事,取得较好成绩,四年来,在校运会中,我院两次进入团体前八、三次进入男子团体前八、两次获组织奖;在校第四届太极拳表演赛中获一等奖;男子篮球队获校篮球赛一次亚军、两次第四、一次道德风尚奖;男子乒乓球队连续四年在校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团体第五、第七的好成绩;在校首届羽毛球比赛中,我院获得男子团体第五,并荣获“道德风尚奖”;两次获扬州市元旦迎新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张媛获苏北高校健美操比赛冠军。
四、坚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取得新成绩
1、创新体制全面推进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做好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院各学科和专业的知名度,我院成立了专门的院大学生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院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系系主任担任成员,领导小组根据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设立院级结构工程、交通工程、力学、建筑学等各类学科竞赛组委会,每年组织不同竞赛项目,使学科竞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同时也为国家级、省级的各类学科竞赛做好选拔推荐工作。2008年4月24日,在江阳路南校区的新学术报告厅召开了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动员大会,全体院领导、各系系主任、学工办全体成员、主要学生干部、各班班长、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院成立了更加规范的、有效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也预示着我院在各级学科竞赛中必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创新效果逐步显著以创新基金为平台,以创新竞赛为抓手,以创新活动为载体,推进团员青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同济大学孙钧院士开设了“2008奥运场馆等大跨空间结构热点工程”等系列创新报告会,共获得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课题35项,丁伟等两人获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力学创新制作大赛中,盛松林等5人获一等奖,张薇等5人获优秀制作奖;在校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校大学生电脑大赛中,2名同学获软件设计组第一、二名。本文转载自
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3、创业能力不断加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举办了多场创业报告会和创业座谈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以范容容同学自主开发的“第三只眼”计算机监控软件为核心的创业团队在江苏省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银奖、校一等奖;推荐“生态混凝土”产品组成的“鼎宜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创业项目获得全国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江苏省第四届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在2007年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1件作品获二等奖,1件作品获优胜奖;并涌现了创办全国知名音乐网站“一听”音乐网的2001级杜雪骞同学和中央电视台报道其创业事例的范容容同学等创业典型。
4、专业素养日益提高通过“学风建设月”、“建筑文化节”、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优秀作业作品展、学习经验交流以及四级辅导培训等各种措施推动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团员青年的专业素养。学院学位授予率、考研报考率和录取率都有大幅度提高;选送的建筑设计作业连续四年在全国优秀作业评选中100%被评为优秀作业,名列全国同类专业前列;刘晓艳等10名同学获省首届材料力学实验竞赛二、三等奖;张金菊等3人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缪林卫等8名同学获省第四、五届力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张长飞等一批同学获全省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任小强、乔姗姗等5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岳建洋等8名同学被评为省“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
五、坚持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赢得新辉煌
1、社会实践连创辉煌围绕主题、精心设计、点面结合、体现特色,有效组织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四年来共组建了60余支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了实践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同志也曾亲自参与并高度赞扬“古城保护与运河申遗”小分队的活动,由于成绩突出,学院连续四年被评为校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宣传报道先进单位;扬州城区文物古建筑普查小分队等2支实践小分队被评为省先进集体,16支实践小分队被评为校先进集体,1篇调研报告获省优秀调查报告二等奖,5篇调研报告获校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建筑时报》、《科学时报》、《新华日报》、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江苏工人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其中,国家级报道18篇、省级报道16篇、市级报道40余篇,人民网、中国共青团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报道200余篇。
2、志愿服务深入人心通过“服务百居”、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形式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先后有工管0301等9个支部与宝塔社区、三里桥社区开展了共建服务,先后开展了宝塔社区“阳光学堂”、“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仪征后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走进敬老院、“麦田计划图展活动”、格桑花西部助学活动宣传、向仪征月塘中学捐建图书室/体育器材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我院还与扬州市节水办联合开展了“节水宣传周”活动,走访2000户家庭进行了调研,撰写了国内首篇《市民节水报告》,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环境报》记者专程来扬对活动和成果进行大篇幅报道;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四年来共集中组织团员青年无偿献血601.5人次(2004年204.5人次、2005年共有204人次、2007年193人次);涌现了扬州市献血办来信表扬的我院第一位捐献血小板的蒋鹏同学、共青团洪泽县委来信表扬的长期资助家乡贫困生的张春艳同学、长期照应孤寡老教师直至去世的丁银珠同学等先进典型,《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媒体对我院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了报道。我院2006、2007级交通专业志愿者与交警大队联合,数次开展了服务“畅通工程”志愿者活动,协助交警同志做好文昌阁、京华大酒店、市政府、海关等处交通要点的秩序疏导工作。
六、坚持以与时俱进为理念,共青团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
1、构建“一体两翼”团建格局构建了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
社联会为两翼的团建格局,明确了学生会、社联会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他们按照章程开展工作,有效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建立了学生会、社联会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激励机制;涌现了省“优秀社团干部”汪杨等一批优秀学生干部。本文转载自
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2、注重专职团干部队伍建设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作风开展工作;注重专职团干理论素养、工作能力的整体提升,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目前,专职团干主持校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在校党建研究会获奖一、二、三等奖。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优秀团支部事迹材料
上一篇:公司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某地区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