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一)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观,他一直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
“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
从保山到杨善洲的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有100多公里的路程。
杨善洲先进事迹感想在任期间探亲,杨善洲一直坚持自己买公共汽车票坐到施甸县城,然后再徒步回家,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
“老书记总是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曾任杨善洲秘书的徐德武特地翻出了老人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正因此,杨善洲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特别严格,生怕用错了手中的权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搭顺风车。杨善洲经常会让人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在他看来,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给记者讲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故事——
1987年7月的一天,杨善洲带着时任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的杨习超去腾冲调研林业、
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茶业发展情况。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当车开始爬高黎贡山时,看见不远处一个被大雨浇透的老农正挑着担子吃力地上坡。杨善洲赶紧示意司机停车,让杨习超问问老农要去哪里。得知老农刚从潞江坝买粮食回来,要到腾冲上营乡,杨善洲赶紧让杨习超帮老乡把粮食搬上车,一路和老农聊起了农活家常。该下车了,杨习超问老农:“老倌儿,你可知道给你搭车的人是谁?”老农一脸茫然,得知是杨善洲,才恍然大悟:“哦,你就是‘草鞋书记’!真不像个当官的!谢谢啊!”
另一个故事是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在保山一中读书时,有个星期天,也是下大雨,父女俩走路到施甸搭车回保山,衣服全淋湿了,就到姚关镇政府躲雨。躲了一阵见雨不停,杨善洲打着雨伞继续往县里走。镇党委书记就给施甸县委办打电话,
学习杨善洲事迹活动当时的副主任寸发瑜知情后吩咐驾驶员,先开着车超过父女俩一段路程,然后调转车头开到他俩面前说:“老书记,去施甸吗,正好顺路,上车吧!”杨善洲疑惑地说:“怎么这么巧?”父女俩到了施甸县城,谢绝了司机要继续送他们去保山的好意,坚持乘公共汽车回保山。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
杨善洲认为,贪污腐败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杨善洲的三女儿杨惠琴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话。小时候,有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阿姨送了她三棵甘蔗。回家时,被父亲看见了,当得知是别人送的,杨善洲发火了:“赶快送回去,别人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要!”杨惠琴只好哭着把甘蔗送了回去。
知道杨善洲脾气的人都不敢给他送东西。给他送礼的人,总是被他毫不留情地骂回去。一次,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老部下来看他,带了一小袋玉米面,买了一斤蛋糕和一些香蕉,这些东西在当时不超过10元钱。为了不伤感情,杨善洲没说什么。事后,他托人给老部下捎去了10元钱。
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后,
杨善洲事迹演讲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他用清清白白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从不以权谋私的坚定原则。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
认识杨善洲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开“后门”。1981年的一天,一位转业干部找到杨善洲,想借着俩人是老相识的情分,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杨善洲当场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你怎么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你个人的私利!”
“老书记‘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
杨善洲事迹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保山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怎么也忘不了,当年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杨善洲主动过问,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曾经多次采访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云南日报社记者程三娟感慨地说:“从采访中听说的无数个故事里,我发现了好多鲜明的对比:林场先后有三个职工生病,他都毫不吝啬地送他们到大医院去治病,甚至不惜四处借钱给他们做手术,但自己摔伤后却只找了个赤脚医生;他不肯帮自己的家人农转非,却帮好几个山沟里的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通过这种对比,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一下子凸现在我的面前。”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句话是杨善洲在日记中的心声,
杨善洲事迹简介更是他为官几十载对自己权力观的最好注解。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认定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运用手中权力的唯一准则,把一切奉献给了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二)
杨善洲,这位曾经担任过保山地委书记的老同志,参加革命40年,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退休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16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改变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用60岁以后的生命铸就绿色王国
杨善洲的家乡平均海拔2400多米,最高海拔2619米,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由于水冷草枯,周围10多个村寨的群众靠种植包谷、洋芋、苦荞为生,群众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状况。于是,当地群众就靠毁林开荒来扩大种植面积。在当时。这里看不到一点森林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于是他决心在退休之后的有生之年,为当地老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在深入家乡贫困山区的调查中,他带领有关人员,餐风露宿,徒步走了24天,对家乡大亮山的土壤、气候、地理环境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坚定了改变家乡面貌、实行“种树扶贫”的决心。
1988年6月,杨善洲刚办完退休手续就义无返顾地把“家”搬到了大亮山,用树枝树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窝棚。从此,他开始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大亮山。那一段时间,他每天一个人翻山越岭,觅种树苗,起早贪黑,培土植树。当年便培育了50多亩水果苗圃,植树造林5000多亩。
16年的艰辛造福一方百姓
杨善洲在绿化大亮山的创业中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请来帮忙的工人,没有房子住,他边造林边修建了几间油毛毡房,因陋就简解决办公和住宿问题;没有树苗,水果上市季节,他就与林场工人赶着马、冒着雨到几十公里外的集镇上捡果核,自己动手建苗圃,育果苗。
杨善洲事迹观后感没有肥料,他们就提着粪箕到村寨捡牛马猪粪作底肥。没有资金扩大森林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不顾年老体衰,多次到省、市各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
杨善洲的汗水和心血没有白流。16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占地7.2万亩的林海,完成人工造林5.6万亩,发展水果300多亩,茶园700多亩,保护了水源316处,修建砖木结构的职工住房7幢,林场职工发展到40多人。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创办水果基地、红砖场、茶叶初制所等,为改善职工生活创造条件,使林场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林场现在树木总价值已超过1亿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超过3亿元,多年不见的林麂、豺、猕猴、锦鸡、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白鹇、眼睛王蛇等珍稀动物又重新在大亮山出现了。
身为地委书记,杨善洲“当权”多年没有为小山窝里浑身尘土的妻子儿女们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本本,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窝,睡处有个“窝”就行。1980年,老伴曾给杨善洲捎信来说:家里老小挤住着的一间草房,已经漏雨了,能不能凑点钱把这房子修一修。他勉强凑了600多元寄回家,嘱咐老伴说:这几个钱不够修房子用,你就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放在哪里,先凑合着住一下吧!话虽这么说,他总觉得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却没给家里搭建起一个放心睡下的“窝”,
杨善洲事迹演讲稿确实内心有愧呀。但是,为了自己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和铸就绿色王国的梦想,他已无法顾及这许多了。
杨善洲植树造林使当地的贫困面貌逐步得到了改观,他无私奉献,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许多有关杨善洲为官为民的“民谣”在当地广为传唱:“施甸有个杨老当(因文革期间被定为“当权派”,群众都习惯这样称呼他),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为官清正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回家又钻山沟沟——”这无疑是广大群众对他廉洁奉公、全心为民的一生做出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他16年辛勤劳作,铸就绿色王国的最衷心的感激。
以上就是
事迹材料。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事迹材料
上一篇:杨善洲事迹演讲
下一篇:杨善洲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