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材料-国内首家申报材料、优秀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辅导网站! 网站地图
事迹材料网 - 个人事迹 - 时代楷模 - 时代楷模朱彦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时代楷模朱彦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时代楷模朱彦夫
时代楷模,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称谓,是与“最美”连在一起的赞誉。时代楷模的名字和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广为传颂,在人们心中久久回响。
兴起学习时代楷模的热潮,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正在广泛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延伸。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的事迹可钦可敬,可望可及,道出了伟大出于平凡的道理,反映了老百姓崇德向善的追求。学习时代楷模必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关爱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时代楷模都拥有高尚的品格,这样的品格体现了最美女孩:先进员工事迹材料范文助人快乐、奉献心安的幸福观。在他们的人生价值坐标上,利他是一种情怀。学习时代楷模,让高尚的品格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追求,可以促使我们在人生中,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这样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和谐发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幸福也会因此属于社会的每一位成员。
时代楷模朴素平凡,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散发出时代的光彩。当我们每个人都从细微处做起,自觉维护社会文明大厦的道德基石,社会总体文明程度才会提升,我们的周围才会亲切、友善、温暖。
在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和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操守闪耀出的光辉。他们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所以能在工作中创造一流业绩。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爱岗敬业,用出色的工作业绩展现良好品德,用不懈努力,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1933年7月,朱彦夫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一个农民家庭。沂源解放后,他报名参加了解放军。若干年后,朱彦夫带着重残之躯回到了村里。但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身体残缺而变得黯淡,而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启了人生精彩的新篇章。
朱彦夫在村里担任了25年党支部书记。他说,村支书是村里的主心骨,必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务实作风带动班子,凝聚群众。朱彦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心系群众
朱彦夫视群众为亲人,村民们对此都深有体会。“只要群众有困难,除非老朱不知道,他知道了,就肯定要管。”村民张吉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在饥荒肆虐的1961年春天,朱彦夫自己家里吃糠咽菜,却把家里攒下的钱和地瓜干,挨家挨户给困难户分下去。
朱彦夫的爱人陈希永,娘家在海边日照。有一年,陈希永从娘家回来时,带回两筐咸鱼。朱彦夫和家人商量后,决定给每家送几条咸鱼,让大伙都尝尝。于是一家人将咸鱼分成份儿,挨家挨户送去。送到最后发现少算了一家,于把又将留给朱彦夫老母亲吃的匀出一份来,他们全家最后只剩了一条小鱼。
村民蔡淑英10岁时,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不省人事。刚好县里来车接朱彦夫作报告,他揣上自家的钱,先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幸亏抢救及时,小淑英脱险了。
蔡光生患病,因为家里穷,治不起,朱彦夫就从残废金中拿出钱给他买药治病。
朱彦夫的大女儿朱向华介绍,父亲久病成医,母亲也练就了包扎功夫,村民遇到小病小灾,她家就成了村里的免费卫生室。
由于朱彦夫关心群众,凡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因此他在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民们对他都十分信服。谁家里有了矛盾都愿意找朱彦夫调解,而且只要他一出面,事情就能顺利解决。
一次,一户村民的两个儿子发生争执,家里的老太太气得要喝药自杀。朱彦夫最美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听闻后,二话不说,绑上假肢,拄上双拐,摸黑赶去。正在气头上互不相让的两个年轻人,一看到朱彦夫,都愣住了。望着为村民操碎了心的村支书,两个年轻人自责地低下了头。一场家务纠纷就这样被化解了。
朱彦夫当村支书期间,村里的民事纠纷、家庭矛盾全都在村里得到了妥善解决。
克己奉公
张家泉村,地处沂蒙山深处。这里的冬天特别寒冷。
朱彦夫是重残军人,有一年,有关部门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状况,在冬天到来之前,买了1吨煤,专门派人送到朱彦夫家里。
朱彦夫要给煤钱,送煤的同志坚决不要,明确表示:“领导说了,这是照顾你这位大功臣的,不要钱。”
但煤钱成了朱彦夫的心病,他先后让家人几次去送煤钱,但领导就是坚持不收。
转眼到了春节,当地干部按惯例走访老革命、老功臣。当他们来到朱彦夫家时,却意外发现屋里的水盆都结了层薄冰,室内温度和院子里差不多。而之前送来的煤却一点儿不少地堆在墙角。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朱彦夫认为,在公社没收钱之前,这煤就是公家的。谁要是烧了,就是占了公家的便宜。
干部们听后百感交集,劝他说,从今天开始烧煤吧。
倔强的朱彦夫再次拿出煤钱,执着地说:“这是煤钱和运费,你收下,咱就烧!”
朱彦夫家教严格,对此,他的孩子们深有体会。朱彦夫的四女儿朱向欣今年已经46岁了,在沂源县实验小学当老师。但对于6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她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朱向欣回忆说,那年秋收的时候,奶奶带着她去拔猪草,队里的蔡大婶随手掰了4个玉米棒,塞到小向欣怀里。回到家,奶奶把玉米放到锅里刚要煮,朱彦夫恰好回来看到了,他火冒三丈,说:“不行,快送回去!”小向欣一听,捂住锅盖说:“这是蔡大婶给的,又不是我偷的!”奶奶也说,咱就违反一次章程,给孩子们解解馋吧。
朱彦夫将拐杖敲得当当响:“不行就是不行!集体的东西谁也不能占便宜。咱家有了特殊公民,我这个书记怎么当!”
最后,小向欣含着泪把玉米送了回去。
当村支书25年,朱彦夫只让村里报销过50元钱,还是因为招待给村里架电的工人。他的六个孩子结婚全都不摆宴席、不收一分礼钱。
“很多人都以为,父亲有伤残金,又当村书记,我们家过得一定是村里最好的。其实,我们家里人口多,生活并不宽裕。但不管谁家吃不上饭了,父亲就让母亲把口粮送过去;谁家有人生病了,他就拿出伤残金;村里架电买材料,他又把压箱底的积蓄拿了出来。”朱向欣说。
朱彦夫身体不好,需要经常去医院。为了不麻烦组织,他都是让家人陪着去看病。
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记得,有一年,十几岁的他骑车带父亲去医院看病,在一段下坡路,父亲不小心从自行车座上摔了下来,朱向峰当时没有发觉,等到发现后他又折返回去扶起父亲。而父亲的脸、胳膊都被沙子路面擦破了,直流血。每当说起此事,朱向峰的心里总会涌起一阵愧疚。
笑对人生
朱彦夫拖着重残之躯在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但在他的身上,却始终洋溢"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一个腊月天,朱彦夫因为在山路上走得急,不小心假肢踏在一块石头上,一下子摔倒了,别人赶紧去扶,他却摆摆手,开玩笑说:“还没过年呢,就提前磕了个头!”
朱彦夫还拿身上的疼痛开玩笑。他身上的伤疤每到阴天下雨就疼,他就说自己是“天气预报”;还调侃自己的假肢,“这就是优越性,零上100度不觉得烫,零下100度不冻得慌!”
村民介绍,朱彦夫业余时间喜欢编快板书,写小品。家人说,他有时还爱唱上两句京剧。
朱彦夫热爱生活。在他家面积不大的小院里,栽有12棵树,还种了月季花。朱向欣说,父亲连院子里的一根草都不让随便拔。
朱向欣说,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大多是坐在炕上,油灯下用残臂抱着一本书看,再不就是和一帮叔叔大爷开会。开完会,母亲还会拿出家里舍不得吃的挂面招待大家。每天最熟悉的,就是一大早听到父亲绑着假肢走路时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
“靠着沉重的假肢,父亲风里来,雨里去,领着村里人去干事。”朱向欣充满感情地说。
朱彦夫从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很多年了,但乡亲们仍然时常念叨起他为村子里办的许多好事、实事。
现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合告诉记者,虽然朱彦夫已搬到县城居住,但他每年都要去看望老支书,给他讲讲村里的事,再听一听他的建议。刘文合说,老支书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一种鞭策,时刻激励着他努力做好村里的工作。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事迹材料
上一篇:最美女孩:先进员工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记湖北松滋“人民的好干事”李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