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上的歌者-顾敏勇
事迹材料网分享
正值花季,使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凭着身残志不残的毅力高唱出一曲自强不息的奉献社会的人生之歌。这位身残上的歌者,因其突出业绩先后被授于“市劳动模范”、“十佳医生”以及“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他就是市中医院儿科主任、顾敏勇副主任中医师。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顾敏勇用慈母般的胸怀对待每一名来院就诊的患儿。因为爱孩子,他选择了儿科专业,因为爱孩子,他一干就是近30年。历经磨砺,痴心不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他“用心做医生,把爱献儿童”的座右铭。他作为一名儿科主任,不仅是一名尽职敬业的好医生、关心下属的好上级,更是一名关爱患儿的慈父。他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无不让同事折服,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为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无不让同事为之而赞叹。他全身心投入儿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1985年,顾敏勇身怀安徽中医学院给他的真才实学来到故乡--------芜湖,落户于芜湖市中医院。这一干就是近30年。近30年来医院成了他温暖而亲切的家。他主治儿科病。儿科是一门复杂的临床学科,诊疗难度极大。治疗上也须小心谨慎。顾敏勇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发挥得无可挑剔。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还有小儿特异性的感染性疾病等,疗效显著,省时又省钱。送走一个患儿,又迎来一个病儿,重复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等单调而严谨的过程,一天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那支撑着身体的右腿,更是说不出的难受,但只有甜蜜。他把别人用来看电视、聊天的时间都用在为之钟情而奋斗的儿科事业上。借着灯光,他捧着厚厚的医书,啃上几口,不断给自己充电、输血。近30年来,经他亲手诊治的患者高达数万人次,疗效显著。他以高超的技术和博大的爱心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久违的笑声,渐渐地他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谁家的孩子病了,了解他的人首先想起的是他。不知道的人也会有人指点说找市中医院的顾医生……某患儿、十个月,出生后一只腹泻,大小医院跑了很多次,孩子病情不见好转,急坏了一家人。有人介绍说到市中医院找儿科顾医生。他们抱着一试的态度来到中医院,经过顾敏勇的诊断,终于痊愈了。患儿家长由衷感叹:真了不起!家住五楼的一个孩子晚上十一点突然高烧,家长急打电话给顾敏勇,他二话不说,在妻子的搀扶下“爬”上了五楼。在常人眼中,这是一件小事,但对腿有残疾的顾医生来说,可想而知,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看到高烧的孩子能安静的睡下,顾敏勇笑了。他就是这样,不论刮风下雨,路途遥远,随叫随到,热情上门服务。百姓们赠送锦旗或寄感谢信表达心中的敬意。在工作中,顾医生总是说:我们在对患儿治疗中,不仅为患儿现在着想,更主要为小孩的将来考虑。因为孩子将来的路更长。主张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吊水、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各种治疗手段也是根据患儿的病情作不同的选择。
尊重知识、培养人才、提升素质,打造一个团结合作、业务精炼的团队,是医院领导对儿科的期望,也是顾敏勇同志致力的目标。几年来,走出去,请进来,儿科先后派出了多名医生到外省市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各种短期、专科培训,并与皖医弋矶山医院儿科保持业务往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促发展。定期给科室年轻的医生进行医学基础知识考核,取得了明显效果。儿科现有医生13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2人,技术力量的增强,为医院儿科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他受院领导的委托,担任着儿科主任一职,负责儿科在医院管理年评审过程中的一切事物,深知重任在肩,他不断改革和创新,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带领儿科全体成员在不影响正常的诊疗活动的同时,合理调整诊室布局、挖掘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 事迹材料网系,得到了全体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的好评。
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看做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灵魂。还常教导下级医生,作为一名医生,医德在医疗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生之间的差别,除专业技能之外,还有一个根本之处就是医德医风,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影响着医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能否正常发挥,他说:“一个好医生不是靠好的包装,好的宣传而知名,而是靠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而得名!”。在医院管理年评审中,他不断加强年轻医生医德医风的学习,督促年轻医生每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年轻医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态度与职责。他还时常亲自为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辅导,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
顾敏勇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总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埋头工作。在虚心向老同志、老专家讨教临床经验的同时还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日渐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儿科大夫,晋升为儿科副主任医师,成为儿科医师队伍中的带头人。在医疗技术上他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治疗效果上要好上加好,在诊治疾患的过程中严肃认真,尽职尽责,但与患儿家长交谈亲切自然、态度和蔼,要把患者及其家属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交谈。不仅如此,他除加强自身的学习,也不忘带领大家共同进步,时常把新的业务知识理念灌输到年轻医生的脑海里。在医院管理年评审过程中,更是加强了对年轻医生的业务知识培训,每天要求他们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指导他们临床用药、书写病历,使得整个评审过程顺利进行,迎接检查时从容应对,能够正确回答每位评审专家的提问,得到专家们的肯定。
不仅如此,在顾敏勇的带领下,全科室人员早已形成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科学理念,大力弘扬“团结、正气、干事、奉献”的医院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工作仔细认真,经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为了能够给患者更舒适、更整洁的环境,全体员工在顾敏勇的带领下,时常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全科内外卫生大清理,从门窗玻璃、地面到天花板处处一尘不染,给人一种整洁舒适之感。
笑对人生是顾敏勇的真实写照。他说一条腿残疾了,但不能失去坚强和乐观人生,他很少抱怨生活,而是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投入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消沉,心灵颓废。顾敏勇用自己勤奋、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真因为他的勤奋和敬业,顾敏勇被聘为“芜湖医学会中医学会理事”、“安徽省医院学会儿童健康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一个残疾人,夜以继日,引吭高歌者,难以想象他每喊出一个嘹亮的音符,究竟付出了多少辛酸与汗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问他什么是幸福?他说,幸福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生活,就是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荣誉面前不倾倒,就是为事业而拼搏的全过程。医学家孙思邈说:“生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自古以来就是“悬壶济世”的高尚职业,这种“救死扶伤”所带来的职业荣誉感,是激励医生勤奋工作的最大动力。《诸氏遗书》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句至理名言,也是顾敏勇医生的真实写照。
几许更迭,几经苍桑,当年的顾敏勇叔叔,如今已被更多的孩子亲切的呼唤为“伯伯、爷爷”,但永远不变的是顾敏勇爱孩子的一颗心。他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更高的医术水平带动他的同行同道们勇攀儿科医学领域的高峰。
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 事迹材料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顾敏勇用慈母般的胸怀对待每一名来院就诊的患儿。因为爱孩子,他选择了儿科专业,因为爱孩子,他一干就是近30年。历经磨砺,痴心不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他“用心做医生,把爱献儿童”的座右铭。他作为一名儿科主任,不仅是一名尽职敬业的好医生、关心下属的好上级,更是一名关爱患儿的慈父。他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无不让同事折服,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为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无不让同事为之而赞叹。他全身心投入儿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1985年,顾敏勇身怀安徽中医学院给他的真才实学来到故乡--------芜湖,落户于芜湖市中医院。这一干就是近30年。近30年来医院成了他温暖而亲切的家。他主治儿科病。儿科是一门复杂的临床学科,诊疗难度极大。治疗上也须小心谨慎。顾敏勇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发挥得无可挑剔。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还有小儿特异性的感染性疾病等,疗效显著,省时又省钱。送走一个患儿,又迎来一个病儿,重复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等单调而严谨的过程,一天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那支撑着身体的右腿,更是说不出的难受,但只有甜蜜。他把别人用来看电视、聊天的时间都用在为之钟情而奋斗的儿科事业上。借着灯光,他捧着厚厚的医书,啃上几口,不断给自己充电、输血。近30年来,经他亲手诊治的患者高达数万人次,疗效显著。他以高超的技术和博大的爱心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久违的笑声,渐渐地他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谁家的孩子病了,了解他的人首先想起的是他。不知道的人也会有人指点说找市中医院的顾医生……某患儿、十个月,出生后一只腹泻,大小医院跑了很多次,孩子病情不见好转,急坏了一家人。有人介绍说到市中医院找儿科顾医生。他们抱着一试的态度来到中医院,经过顾敏勇的诊断,终于痊愈了。患儿家长由衷感叹:真了不起!家住五楼的一个孩子晚上十一点突然高烧,家长急打电话给顾敏勇,他二话不说,在妻子的搀扶下“爬”上了五楼。在常人眼中,这是一件小事,但对腿有残疾的顾医生来说,可想而知,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看到高烧的孩子能安静的睡下,顾敏勇笑了。他就是这样,不论刮风下雨,路途遥远,随叫随到,热情上门服务。百姓们赠送锦旗或寄感谢信表达心中的敬意。在工作中,顾医生总是说:我们在对患儿治疗中,不仅为患儿现在着想,更主要为小孩的将来考虑。因为孩子将来的路更长。主张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吊水、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药。各种治疗手段也是根据患儿的病情作不同的选择。
尊重知识、培养人才、提升素质,打造一个团结合作、业务精炼的团队,是医院领导对儿科的期望,也是顾敏勇同志致力的目标。几年来,走出去,请进来,儿科先后派出了多名医生到外省市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各种短期、专科培训,并与皖医弋矶山医院儿科保持业务往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促发展。定期给科室年轻的医生进行医学基础知识考核,取得了明显效果。儿科现有医生13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2人,技术力量的增强,为医院儿科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他受院领导的委托,担任着儿科主任一职,负责儿科在医院管理年评审过程中的一切事物,深知重任在肩,他不断改革和创新,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带领儿科全体成员在不影响正常的诊疗活动的同时,合理调整诊室布局、挖掘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 事迹材料网系,得到了全体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的好评。
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看做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灵魂。还常教导下级医生,作为一名医生,医德在医疗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生之间的差别,除专业技能之外,还有一个根本之处就是医德医风,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影响着医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能否正常发挥,他说:“一个好医生不是靠好的包装,好的宣传而知名,而是靠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而得名!”。在医院管理年评审中,他不断加强年轻医生医德医风的学习,督促年轻医生每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年轻医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态度与职责。他还时常亲自为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辅导,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
顾敏勇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总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埋头工作。在虚心向老同志、老专家讨教临床经验的同时还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日渐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儿科大夫,晋升为儿科副主任医师,成为儿科医师队伍中的带头人。在医疗技术上他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治疗效果上要好上加好,在诊治疾患的过程中严肃认真,尽职尽责,但与患儿家长交谈亲切自然、态度和蔼,要把患者及其家属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交谈。不仅如此,他除加强自身的学习,也不忘带领大家共同进步,时常把新的业务知识理念灌输到年轻医生的脑海里。在医院管理年评审过程中,更是加强了对年轻医生的业务知识培训,每天要求他们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指导他们临床用药、书写病历,使得整个评审过程顺利进行,迎接检查时从容应对,能够正确回答每位评审专家的提问,得到专家们的肯定。
不仅如此,在顾敏勇的带领下,全科室人员早已形成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科学理念,大力弘扬“团结、正气、干事、奉献”的医院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工作仔细认真,经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为了能够给患者更舒适、更整洁的环境,全体员工在顾敏勇的带领下,时常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全科内外卫生大清理,从门窗玻璃、地面到天花板处处一尘不染,给人一种整洁舒适之感。
笑对人生是顾敏勇的真实写照。他说一条腿残疾了,但不能失去坚强和乐观人生,他很少抱怨生活,而是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投入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消沉,心灵颓废。顾敏勇用自己勤奋、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真因为他的勤奋和敬业,顾敏勇被聘为“芜湖医学会中医学会理事”、“安徽省医院学会儿童健康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一个残疾人,夜以继日,引吭高歌者,难以想象他每喊出一个嘹亮的音符,究竟付出了多少辛酸与汗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问他什么是幸福?他说,幸福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生活,就是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荣誉面前不倾倒,就是为事业而拼搏的全过程。医学家孙思邈说:“生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自古以来就是“悬壶济世”的高尚职业,这种“救死扶伤”所带来的职业荣誉感,是激励医生勤奋工作的最大动力。《诸氏遗书》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句至理名言,也是顾敏勇医生的真实写照。
几许更迭,几经苍桑,当年的顾敏勇叔叔,如今已被更多的孩子亲切的呼唤为“伯伯、爷爷”,但永远不变的是顾敏勇爱孩子的一颗心。他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更高的医术水平带动他的同行同道们勇攀儿科医学领域的高峰。
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 事迹材料网
上一篇:儿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