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第七届"中国医师奖"获奖医师先进事迹材料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庄宇德,男,汉族。1981年1月毕业于沂水医专医疗专业,1999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任莒南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及山东医专副教授,临沂市儿科学会委员,临沂市儿科哮喘协作组成员,临沂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成员。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年。在医疗、教学、科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持市科技进步奖2项,主编医学专著3部,发表中华牌论文2篇,受县以上表彰5次,院级表彰十数次。
一、以病人需要为己任,病人痊愈康复为己乐。
作为儿科医生更能体会到“无私奉献”、“更多的付出与代价”。因工作需要全年24小时听班,往往忘记了节假日、休息日。深夜会诊的的铃声也常常搅乱家人的休息。常常为抢救危重症病人几天几夜不回家。医院实行每周五天半工作制,除去加班加点,近十年的考勤记录显示,每年都要欠休八九十天,也就是一年干了近一年半的工作。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们牺牲了时间,换来的是健康的宝宝与活生生的生命,值得。作为儿科医生,对每一例病儿都要全面仔细查体,查体时常常会摸到抓到病儿的屎尿,身上也常被小儿便上屎尿,这都习以为常。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只要病人需要,只要病情需要,不管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当看到病儿痊愈康复后病儿及家长满意与胜利的微笑,这就是医生快乐。
二、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7年临沂市发生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时任儿科主任被推荐为全县手足口病诊治技术组组长,负责全县的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工作。面对经验并不丰富,社会反响压力大的局面,以“拼上豁上也要拿下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攻坚战”的坚强信念,团结同道开始了战斗。初期吃住在病区,随时守在病床边,及时请教上级医师,边积极救治边总结经验。摸索出了基层医院早期诊断、重症早期识别的观察方法、指导防控措施实施等的系列方案并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技术与社会效益,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从此连续4年任组长职务,付出了多少心血,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坚守在病人身边,已无人能计算清楚。关键时刻还做电视、广播宣传,下乡镇,进家庭、学校、托幼机构等关键防控重点单位,与上级医院、疾病防控机构、兄弟单位等充分交流与请教,为全县4个流行年份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手足口病”,“齐心协力战胜手足口病”成为病区的口号。全县连续4年的重症、危重症病例无一死亡。在每年的市省督导检查中受到好评:“走在全市县级医院前列”,“全省最好的县级医院之一”,“接近市级医院水平”等评价写在了文件中。主持全县“问题奶粉结石事件”筛查、治疗工作,积极组织儿科、泌尿、超声、检验等方面的专家研究制定筛查方案与治疗措施,圆满完成了任务,使得“事件”顺利平息,并以此大力宣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推广母乳喂养的好处。
三、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探索科研策略
基层医院的基本工作是繁忙于日常诊疗工作,科研能力有限,如何在圆满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是一难题。对此,结合科室医疗工作中的重点、难题,制定出发展计划,积极申请科研课题,到高等院校检索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持的《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在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症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多点微创介入治疗》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带领下科内另有2项课题获市科技进步奖。“每诊治一例病人就是一次科本文转载自
www.sjclw.net 事迹材料网研活动”的理念正逐步形成。《大剂量胞磷胆碱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30例》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1994年第三期。《脑活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6例疗效观察》发表于《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年第4期。另有二十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发表。第一主编《新编农药中毒急救》(1994年版)、《临床心脏监护》(1995年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主编《新编临床医学《儿科学》》(2009年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其论文与著作被国内多家杂志引用达二十多次。
四、协作创新,发展基本服务与高尖项目
发扬团队精神,通力协作,创新发展,基本服务项目与高尖项目共同发展。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个人与科室服务技能。在县级医院较早开展了儿科高压氧治疗技术,两赴卫生部医政司医用高压氧岗位培训基地学习深造,拓宽了儿科高压氧治疗领域。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降低了儿童脑瘫及智力低下的发生率。2000年提出了多点微创介入治疗重症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新技术,使其死亡率降为零,致残率近乎为零。其论文发表于儿科核心期刊《中国小儿血液》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针对农村地区对该病认识不足的状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培训指导,推广维生素K预防技术,终使该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自2004年后几乎无重症病例发生,技术与社会效益双丰收。2003年以来,开设了哮喘门诊,推广《全球哮喘防治创意》,大力宣传“世界哮喘日”活动主题,规范化治疗哮喘、正确宣教,创立了“哮喘之家”,规范化管理哮喘病人。2010年主持全县城镇与农村小儿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高起点建立了标准化的28单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与8单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提高了新生儿与儿科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呼吸机治疗技术。2008年医院与济南艾迪康检验中心合作,及时抓住机遇,开展了哮喘与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与治疗,部分成果已发表于《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4月刊。
五、打造发展后劲,注重社会效益
近几年儿科发展加快,我院出现了儿科人才断层现象,医院引进了大批青年医师。为加快后备人才培养,甘为人梯,勇做铺路石子,成熟项目与经验及时传授与转交。教学查房立足于本科教材,兼顾国内外发展前沿,加速了青年队伍的成长,达到人人有特长,为今后的技术水平提升及二级学科的再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院报等宣传媒体,尤其是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做好科普宣传,提高了社会公众知晓力。对所诊治过的每一位病儿,都详细告知今后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指导保健及疾病预防方法,将“预防胜于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科学理念推向公众。及时与兄弟单位交流与沟通治疗经验和疾病控制信息。在2010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在积极参与医疗救治的同时,及时对流感疑似病例及疑难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原学诊断,澄清了事实,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转载自
www.sjclw.net 事迹材料网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上一篇:身残上的歌者-顾敏勇
下一篇:基层卫生院医生先进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