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科研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他为病人减轻了多少痛苦?
为什么无需手术,他就能切除阑尾?为什么无需手术刀,他就能完成外科手术?为什么他手术后的病人当天就能下床活动?这一切都源于微创手术技术。由于创伤小,患者喜欢把微创手术形象地称之为“钥匙孔手术”。
一位海归医生数年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创了微创内镜外科,这是我国创建的第一个微创内镜外科。创建这个微创科室的医生就是王永光。
现在,王永光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微创中心主任、微创外科主任。他提出的“微创医学”概念,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他也被誉为“中国微创医学第一人”。
微创手术的先行者
1992年8月,王永光为学习微创技术,到德国汉堡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初,被引进回国,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然而这时,他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内科和外科都不接受他。
在院长的支持下,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微创内镜外科,然而看病的人却少的可怜。
一天,医院接收了一位重量仅有二斤八两的早产儿患者,患儿不断呕吐出咖啡色血块。儿科医生无法为患儿止血。眼看患儿生命垂危,王永光却提出用微创手术法为患儿治病。给刚刚出生的婴儿手术在医学上是极其危险的,更何况是只有二斤八两的早产儿。
王永光最终成功实施了手术,他的微创技术也开始被大家认可。凭借高超的医术,王永光声名远播。经他之手痊愈的病人遍及印尼、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名印尼的病人坚持不在印尼和新加坡治疗,多次找王永光复诊。
“哪里能让我搞研究我就到哪里”
2003年6月,由王永光创建的内镜外科越来越完备之时,王永光却选择离开北大人民医院,来到垂杨柳医院。
王永光为什么要离开医疗设备优越的北大人民医院,去名不见经传的垂杨柳医院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王永光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对内镜学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独立的内镜外科具体实践工作为基础,经过深入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微创医学”的概念,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医学研究通讯》上。这是我国第一篇有关微创医学的文章。
就在这时,垂杨柳医院确定发展微创技术,这正与王永光所提出的“微创医学”不谋而合。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王永光表态要到垂杨柳医院。这个信息立即传到中科院院士裘发祖那里。他立即打电话给王永光:“垂杨柳医院既没有大学背景,又没有国际交流平台,你到那里去做什么?”王永光回答:“哪里能让我搞研究,我就到哪里。”90高龄的裘老非常理解这个晚辈的心情,立即给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写信。
吴启迪不看门户高低,坚信裘老的用人眼光,迅速做出回应,不但聘请王永光为同济大学教授,而且学校还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微创医学研究所,并任命他担任所长。同时,破例将研究所设在了垂杨柳医院。条件一流的微创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落成,对微创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近30名正副主任医师,相继离开三级甲等医院,来到这里。
提倡“病人不动医生动”
几年前,双井街道一位居民,由于患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住进了垂杨柳医院。如果按照通常的治疗方法,大夫需要开刀打开胆总管取出结石,还得放根管子在里面减压引流,促进伤口愈合。管子一放至少四周,病人一个多月都出不了院。
所幸的是,这位居民遇到了王永光。王永光为他选择了另一种治疗方法——微创手术,先在腹部打三个钥匙孔大小的眼儿,下一个腹腔镜,把胆囊切除,再用内镜把石头从嘴里掏出来。术后3天,病人出院了。
花钱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高端技术带来了高效益。如今,垂杨柳医院的微创技术已经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超过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他提出“医生围着病人转,方法根据病情选”的医疗新理念。这看似简单的医疗服务模式,却是对数百年来西医传统的“以疾病为主体”分科体系的一次重新审视。
由关注疾病到关注人本身,垂杨柳医院打破了原来的内外科界限,成立了心血管、神经、消化等13个临床中心和4个医疗技术中心。在各个医疗中心,内、外科专业医生共同坐诊,内、外、微创科医生携手查房,病人不用自己判断是住内科还是外科,不用担心自己究竟是该吃药还是该手术,也不用家属推着楼上楼下来回转诊转科。
看起来,这种模式似乎与微创技术不搭界,但“病人不动医生动”其实恰恰是小小“钥匙孔”的延伸。正如王永光所说,“微创不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服务理念,就是让病人在就诊过程中身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
于是,医院变集中挂号为医疗中心候诊区分散挂号,缩短了病人等候时间;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完成开方、检查、划价、收费的各项服务,每位病人候诊时间都缩短了半小时;向医生开大处方宣战,几年间将药品占医院收入比例从70%多降到了现在的50%。
工作中,王永光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这些“第一”的产生无不伴随着他坚定的信念、无私的付出与艰苦的努力。王永光说,创新不只局限在技术和理论上的。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开展的研究就是创新,微创医学理论的提出正是围绕患者需求的创新,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
“作为一个医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好好给病人看病,让他们损伤最小,获益最大。”王永光希望,自己提出的这套“微创医学”有一天能在全中国的医院实现。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上一篇:年轻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一名眼科医生的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