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材料-国内首家申报材料、优秀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辅导网站! 网站地图
事迹材料网 - 行业事迹 - 工商事迹 - 纺织工人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纺织工人先进事迹材料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打开像笊篱一样的40根扇骨,娴熟地在半厘米宽的扇骨上刷上浆糊,再把扇骨一一嵌进绸面褶皱中,首尾两端多余的绸面利落剪去,最后涂上浆糊、合拢,一把小巧精致的“王星记”绢扇,就在技工赵美娣的手中完成了重要的“糊面”工序。
在杭州市“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不时有访客在赵美娣的展位前驻足观看。绸面质地细软轻薄,与普通纸扇相比,将扇骨嵌进绸面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但赵美娣的手艺灵巧细致,完成“糊面”工序仅要一分多钟。
“‘糊面’最难的就是扇骨背面不能沾到一点浆糊,正面上上下下必须把浆糊抹匀”,面对访客们好奇的询问,赵美娣流利地讲解着。在有着一百多年制扇历史的老字号杭州“王星记”制扇厂,她已多次作为技术代表,参加各类展会制扇技艺表演。谁又能想到,这位技艺卓越、从容大方的手工艺技工,四年前才刚刚开始学习制扇技术,五年前还是一名纺织厂的织布女工。
2007年,由于所在的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关闭停产,在纺织一线工作近20年的赵美娣,与众多同事一下子被推到了失业、再就业的人生关口。在杭一棉的20年里,赵美娣工作勤奋、表现突出,年仅24岁时就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而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纺织工作,赵美娣也一度彷徨无助了。
“那个时候也不会做别的工作,刚好杭州市总的顾大姐找到了我。她特意跑过来问我工作找得怎么样,要不要帮忙介绍”。回想那段困惑的时期,赵美娣至今还对杭州市总工会的“牵线搭桥”心存感激。“顾大姐问我要不要去‘王星记’做扇子,我是在车间一线待惯了的,还是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王星记’又是老字号,就这么过去了”。
杭州市总工会对劳模的帮扶,加之用工方对“劳模”称号的信任,赵美娣比较顺利地就成为了“王星记”制扇厂的技工,并跟随工厂技艺精湛的师傅学习。“万事开头难”,从织布车间到制扇车间,从跟有声的机器打交道到跟无声无息的竹纸绢绸打交道,这位纺织车间的技术能手着实适应了一段时间。
“原来在纺织厂的时候,是轰隆隆的机器旁站一个班,现在是坐在桌子旁边,安安静静做一天。刚开始学的时候,有时候心里也会烦躁”。说起初学制扇的窘状,赵美娣也很坦诚,“在纺织厂我只要把机器操作好就行,但是做扇子不一样,师傅也说了,技术传给你,要靠自己的悟性去琢磨”。
看着做了十几年扇子的同事们双手麻利地翻飞,赵美娣心里也急躁。这时候,她那“劳模”的钻劲和韧劲又上来了,耐着性子学,忍着性子练,给自己加压多琢磨多动脑筋。最终,经过半年的学习与培训,赵美娣开始上岗制扇,成为一名传承民间手工艺的技工。
如今,在制扇行业从业四年的赵美娣,又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能手,说起糊面、沿边等制扇工序头头是道。被厂里选派来展示馆的这段时间,她的制扇工作就是生动的“活态展示”,吸引了不少访客观摩、拍照。每天解答访客咨询、介绍制扇技艺之余,手快的她还能做一百余把扇子。
“王星记”扇子与丝绸、龙井茶并称为“杭产三绝”,制扇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的赵美娣,与她的众位同事一道,在制扇的本职工作外,又承担起了传承民间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从现代工业到传统手工业,从机械操作到纯手工制作,从纺织女工到民间手艺传人,赵美娣的转身,既是回溯又是超越,既是传承又是创新。
相同的是,不论纺织还是制扇,一样的勤奋劳动,一样的创造美丽。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商务局廉政文化示范点优秀事迹材料
上一篇:劳模工人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工会女工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