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大学生矿工先进事迹材料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大学生矿工们的先进事迹材料
一线其实更需要知识的力量和智慧。
当同班的30位研究生同学如今都在大城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管理部门里享受着优越的“白领”生活时,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董刚已在800米井下的采煤一线“摸爬滚打”快2个年头了。
然而,董刚并不孤单,与他一起工作在800米井下一线的,还有11位“80后”大学生工友。
从2009年1月至今,由12名“高材生”组成的全国首个大学生采煤班组,驾驭全国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在取得在全国同类条件矿井工效第一的成绩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记录。
“当矿工,不是脑门发热”
4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隆重召开。
从全总领导手中接过“全国工人先锋号”牌匾的董刚难掩激动,热泪盈眶。
“当初招致那么多不理解,我也没有哭过。”作为全国480万煤矿工人的代表,已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综采四队大学生采煤班班长的董刚,在会上作了题为《青春在井下800米闪光》的发言,2年前那段纠结的就业经历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2009年,当拿到硕士学位的董刚放弃进入一家大型企业研究设计院的工作机会,在就业去向一栏填上“采煤一线”时,他根本没有想到会招致那么多人的“不理解”。
老师和同学纷纷前来劝说:好不容易拿到硕士学位,你去挖煤,图个啥?
父母和奶奶更是“死活”不同意:家里就你一个孩子,井下又艰苦又危险,坚决不能去!
周围的亲戚朋友更是认为:这孩子可能是书读多了,读傻了,是不是该去看看心理医生?
在大学生采煤班,遭遇到这样苦恼的并不是只有董刚一个人。这个成立于2008年8月的班组,既有董刚、王香瑞这样的硕士研究生,有刘彦兵、王庆雷、董少武这样的本科毕业生,也有杨双林、刘培这样的大专毕业生,平均年龄只有25岁,清一色的“80后”。
随着他们的到来,即便是矿上的工友们也在议论:这些大学生脸长得白净不说,模样也斯文,咋可能来下井干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是不是来作秀或是走走过场?
“主要是大家观念上不好接受。”面对质疑,董刚回答说,我们来当矿工,不是大学毕业后的一时冲动,更不是脑门发热。其实,在现在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的条件下,我们大学生不但能当采煤工,而且还能干得好,干得精彩!
大学生矿工们这么回答是有原因的。
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的中国,2007年以前,国内的煤矿企业里竟然还找不到一个国产的电子控制工作面。而长期以来的手工作业,也使得采煤行业“苦、脏、累、险”等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2007年,中平能化集团决定和多家国内煤矿机械制造企业联手,在六矿组建首个大学生班组,在井下试用国内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
“这套自动化程度达到100%的采煤设备,一般的工人根本操作不了,遇到问题更是难以解决。”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总经理杨建国介绍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煤炭基地,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集团所属的瓦斯、高温等矿山隐患凸显,近一半的矿井为瓦斯突出矿井,急需高素质的员工来操控自动化设备进行开采。
很快,来自7所院校、8个专业的9名毕业生组成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2008年12月,在首批大学生采煤班成员的努力下,这套自动化综采设备第一次试车成功,综采工作面实现无人跟机作业。
“我们并没有被‘大材小用’”
坐着罐车下到深800多米的矿井下,再沿着长长的巷道走上20多分钟,就来到大学生采煤班工作的地方——一个标号为“戊8—22210”的采面。
表面上看,这里和国内很多矿井下的其它采面一模一样。而实际上,在这里待上一会儿就会发现,除了采煤机械的“隆隆”轰鸣声,很难看到一个煤矿工人的影子。
在一个铁皮箱搭起的“集中控制室”里,一位工人在设备前正娴熟地操控着按钮。他叫刘彦兵,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大学生采煤班的成员之一。
“只需要在这里发出指令,便可实现割煤、移架、推溜、喷雾的自动化操作,采煤机一刀下去,便可产出500多吨煤。”指着一个电脑屏幕,刘彦兵说,自动化操作工每15分钟要确认各部位电机的温度、电流等是否正常,各个参数是否处于正常范围,这就要求自动化操作工和采面巡视员实时沟通,相互协作,做到口令一致、行动一致。
在距离刘彦兵500米的地方,手持遥控器控制着机头的升降、前进与停止的另一名大学生张渊同样干得热火朝天。
“在这里,我们并没有感觉被‘大材小用’。”张渊告诉记者:“你看看,这整个工作面,以前要30多号人,现在,只需我和彦兵2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好比是一场小范围的效能革命。”
事实上,感受到大学生矿工们带来“效能革命”的,并不只是他们自己。
一项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年来,这些大学生矿工们先后完成了“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自动化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13项技术攻关任务,不仅成功解决了设备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弥补了原装备的技术缺陷,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
据测算,仅仅是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管理软件设计一项,自2010年初投入使用后,每月能减少故障影响生产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原煤月产量可增加500吨左右,每年可创经济效益达到240万元,一举填补了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精细管理微机化的空白。
目前,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实际操作人员仅需2~3人,日产原煤6000吨以上,人均功效已达167吨/工,相当于煤质较好矿井普通工人的5倍以上。
高知矿工,“井下安全”不松懈
翻开这个大学生班组的工作记录,一份安全高效的答卷赫然在目:从成立以来,在煤层薄、地质构造复杂的工作环境下,这个班组已累计产煤300多万吨,占到全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这个班组先后进行了2次跳眼、4次搬家、数次对接,却从来没有出现过1起设备事故和工伤事故。
“能有这样的成绩,不仅得益于大学生们不断完善的班组建设,还少不了强烈的安全意识。”一直关注和支持这个大学生班组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工会主席倪政新说,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对操作规程的理解更到位,他们善于观察,能够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比如,下井开车前普通工人喊‘请注意,现在准备开车!’两遍,他们都要喊四遍,为的就是提醒工友们全神贯注,确保行车安全万无一失。
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矿区,矿上领导和工友们同样发现,大学生采煤班这些秀才们个个是“宝贝”:有知识、懂技术、素质高不说,还能把不少好想法运用到生产中,对自动化工作面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改进。
在自动化工作面,一般割两刀煤后,设备就要向前移动1。6米,上下端头锁口做支护的迈步大梁就要跟随移动。迈步大梁4米长、50多公斤重,每次移动都需要拆卸和重新安装。
这项工作不仅费劲,还不安全,有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就出现钢梁翻转、跌落伤人的安全生产事故。
学习自动化的大学生矿工杨双林干这活时,时常汗流浃背,累得坐在地上不想动。他就开始琢磨:能不能省些力气,不用人拉肩扛?带班的老师傅劝他说:“小伙子想啥哩,我干煤矿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对此,没有吱声的杨双林决定暗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观察,他运用轧面条机的原理,成功解决了迈步大梁移动的难题。人站在远处,仅仅挂一下钩,就完成了整个传梁作业,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如今,杨双林已成长为全矿工友们心目中的机电“大拿”,不仅负责队里所有的机电工作,还经常参加矿上一些机电设备的“会诊”,他和采煤班其他成员的月工资均已达到8000元以上。
“以后,‘大学生采煤班’肯定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像杨双林这样的大学生在井下一线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3年,该集团用于采掘装备的投入近30亿元,综采综掘工作面由原来的45个增加到65个,采掘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6%,科技和人才如今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五好班组创建事迹材料
上一篇:收费站班组优秀事迹材料
下一篇:优秀班组先进事迹材料